台北市昨天封街舉辦國際無車日,有的民眾騎著改裝車載著心愛的寵物上街。
記者潘俊宏/攝影
【聯合報╱記者錢震宇、黃驛淵/台北報導】
面對每年都要辦一次無車日活動,綠黨發言人潘翰聲昨天疾呼「把無車日還給人民吧,不要再把錢送給公關公司,替政府抹粉了」。他強調,政府該做的是制定公共政策,無車日這種宣傳活動「可以不用再辦了」。
潘翰聲指出,國外辦無車日活動,都有完整配套措施,但台北無車日卻只像在宣導騎自行車。他說,無車日要真正落實綠能環保,市府不要只給單車族胡蘿蔔,要給汽車族棍棒才對。
他說,無車日概念已經有了,政府不需再宣傳,應把重點放在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系統,讓汽車族轉成搭公車、騎自行車。
潘翰聲建議,市府應逐步減少路邊停車格位,降低汽車族開車意願,也放寬道路面積;民眾若開車可停放在路外停車場,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進城。市府的停車管理基金,每年結餘不少,也應該撥付經費,鼓勵大眾運輸運具。
把自行車當成交通工具的松菸公園催生聯盟召集人游藝,昨天也參加無車日活動。他批評,無車日已變成「大拜拜」,昨天動線規畫不佳,園遊會的人潮擋住騎車的人,令人搖頭。
游藝說,自己是單車族,平常只要是半小時車程內,都會騎單車代步。游藝表示,他很支持無車日,但市府應更重視生活中的環保意識,「實際行動要大過作秀」。
【記者錢震宇/台北報導】無車日辦不辦,有沒有效益,專家學者意見不同。北市府日前在不公開的「大台北無車日論壇」中,有學者說,無車日僅短期效果,長期強度不足;還有學者建議開徵私人排碳車輛,行駛市區道路使用費,真正降低民眾開車意願。
台大土木系教授周義華表示,無車日僅有短期效果,建議擴大無車日為整年性活動。他說,北市交通內、外條件成熟,大眾運輸系統也健全,加上經濟衰退、油價上漲,市府在此時機推動大眾運輸年比較適當。
周義華說,北市近二年公車及捷運合計載客量增加,應與公車服務品質提升、經濟衰退及捷運路線延長有關,無車日活動並非關鍵因素。
外界質疑無車日似乎在宣導大家多騎自行車,周義華也認為,北市街道條件不適合自行車騎乘,過度鼓勵,反倒有安全疑慮。
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系主任蔡中志更建議開徵私人排碳車輛行駛市區道路使用費。他表示,限制排碳車輛進入並逐漸擴大管制區域,例如信義計畫區及台北車站前站,禁止常態性排碳車輛進入,成效更勝無車日活動。
另外,市府可擴大自行車路網及行人步行空間,同時鼓勵使用電動車輛,並鼓勵短程旅次民眾使用自行車。
台北市交通安全促進會理事孫以濬認為,應把無車日融入生活,建議市府每周可選大眾運輸運量最低的一天,規畫管制私人運具,提供誘因等配套,鼓勵市民參與。
台大土木系教授張學孔則建議無車日活動可結合國際活動,提升北市國際化。他說,無車日活動應擴大影響力,配合節能減碳政策,結合重點,加強宣傳。
※延伸閱讀》
‧小辭典:全球無車日
‧八里─新店快速路 19日全線通
‧自行車指南搶手 加印5萬冊
‧單車上路Blogs
‧專題/無車環保愛地球
本文引用自聯合報-綠黨看不下去:別再宣傳無車日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