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引用自西雅圖凹凸鏡-加油,《綠雜誌》!

 

六月初在台灣時,接到朋友的電話,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一個新雜誌的籌備會議,新雜誌的走向正是我有興趣課題:「綠色設計」。在「環境」、「永續」議題仍被認為是唱高調、是理想主義的台灣社會中,坦白說,當時我心裡還真有些不確定這以「綠色設計」為訴求的雜誌是否真的能夠順利誕生,又能存活多久。

 四個月後,《綠雜誌》真的誕生了!

一個禮拜前,收到漂洋過海來的《綠雜誌》,心中非常感動。一來,自己貢獻了不少的內容;二來,也擔任第一期「房子與水」特輯的客座編輯工作。因為參與了《綠雜誌》的誕生,竟感到手上的這本薄薄的雜誌特別有份量。

如果莫拉克颱風為台灣人民帶來的苦難,讓你心痛,請你支持這期《綠雜誌》的「房子與水」特輯;如果你關心環境議題,想要在生活中做些什麼,請你支持每一期的《綠雜誌》,讓台灣這本唯一以「綠色設計」為主題的雜誌,可以長遠地走下去,為你我提供綠色生活的好知識、好訊息。

 

以下將我為《綠雜誌》所撰的發刊詞轉載在這裡,供參考。

 ----------------------------------------------------------------------------------------------

 / 廖桂賢

 

二十世紀後半業,台灣從物資匱乏的貧苦社會一路轉變為「台灣錢淹腳目」的富裕國家;二十一世紀,社會整體目標早已超越了求溫飽,而在於如何讓生活更加舒適、便利,甚至如何讓機器來取代舉手之勞。於是,以人類「舒適便利」為唯一目標,台灣社會頭也不回地往「進步」、「現代化」、「高品質」的物質生活和環境大步邁進,沿途踩過一個又一個脆弱的生態系統(包括弱勢的人類族群),留下被破壞的體無完膚的地球環境。

 

物質生活的進步,是人人都能輕易感受的事實;但物質生活對生態環境以及社經上弱勢族群的影響,卻鮮少人有能力察覺。直到今天,當環境的破壞開始透過人人都能親身感受的全球暖化來抗議,許多人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但是,很少人知道該怎麼做,許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生活、工作上的每一個環節,都會對環境和生態產生影響,而且絕大部分是負面的衝擊。

 

一般大眾除了跟著政府的規定做做資源回收,買東西用自備的購物袋之外,不知道該如何(也不願意)在日常生活模式上做根本的改變;因為,人們沒有時間和興趣思考環境的問題,也無法得到足夠的資訊。而大部分的大眾媒體當然也沒有改變他們熟悉的作業模式,充其量增加一些關於全球暖化或其他環境破壞的相關報導,本質上仍然繼續推廣著追求物質的生活。

 

因此,我非常欣慰看到台灣的平面媒體界出現了這本《綠雜誌》:一本完全將焦點集中在生活上各種「綠色可能」的專門刊物!這將會是台灣社會的一本綠色資訊參考書,值得每一個人拾起閱讀,擴充自己的綠色視野。。

 

我相信,也期望《綠雜誌》不會只是一本綠色資訊的大集合,更可以是改造社會的新媒體力量。因為,即便社會上已經高呼「環保」、「永續發展」、「節能減碳」好些年,即便對環境生態有直接影響的設計製造專業界中,「永續(或綠色)設計」、「從搖籃到搖籃」、「生態城市」、「綠建築」等觀念與作法已開始被熱烈討論和實踐,目前我們還看不到台灣社會的本質有什麼革命性的改變。因此我期待,《綠雜誌》帶給台灣社會的,還有各種新舊觀念的探究與評論分析,還有對各種「以綠色之名進行破壞之實」的「偽綠實踐」的揭發。

 

雖然台灣的環保界已經努力多時,台灣主流社會的綠色思潮還在萌芽階段。我盼望,《綠雜誌》的誕生和成長,會適時地成為社會啟蒙的重要一環。加油,《綠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eenReader 的頭像
    GreenReader

    女王的綠色閱覽室

    GreenRea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