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19日結束的氣候峰會最後並未出現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但美國有五大產業已未雨綢繆,出現顯著變化,投資者、職員、老闆都需睜大眼觀察。【世界日報╱要聞組綜合19日電】
財經雜誌Smart Money指出,首當其衝的就是能源產業。近日石油巨人艾克森美孚以410億元併購美國天然氣公司XTO,完成今年全球第三大併購案。顯然,一向保守的艾 克森瞄準的是「潔能減碳」的市場。分析師指出,未來這類大石油公司進軍小清潔能源公司的案例,將有增無減,因一來不僅能增加石油公司的營利,更能減少石油 公司的爭議性。
備受衝擊的還有製造業,因為政府限制工廠碳排放量已成趨勢。實際上,環境保護署(EPA)於本月7日宣布六種溫室效應氣體危害公眾健康,將以「清潔空氣 法」進行管制,讓美國政府首度有權限制汽車、電廠和工廠的溫室廢氣排放。雖然各製造業之間千差萬別,但分析師指出,衝擊最大的還是中、小型製造業者,特別 是耗能較多者,「任何法規都將提高經營成本,讓原本就難以為繼的企業,更難生存」。
汽車製造商也已開始「綠」化,一方面油價仍然不穩,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已經設定出新的燃油效益,讓製造商紛紛推出各式油電混合環保車。專家認為,從今天起製造商連生產卡車都會以「能源使用效率」作為最終考量。
清潔能源產業預料將成明日之星,不僅歐巴馬一上任後就宣布安裝太陽能版能獲得最高1500元抵稅,美國各主要城市也紛紛推行清潔能源,最近紐約市長彭博還大力推動全球最大的離岸風力發電機計畫。
隨著水資源日缺,與水相關的產業也成焦點。聯合國報告,從非洲衣索比亞到亞洲斯里蘭卡都陷入水資源短缺的狀況,實際上,美國的加州和拉斯維加斯也面臨同樣 雨水不穩定的問題。這讓製造水管的公司業績蒸蒸日上,不僅水資源長程運輸需要水管,城鎮管線老化一樣需要管道。不過,大量用水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等企 業,則面臨越來越大的指責,分析師指出,「這種大量用水的企業不只壓力增加,成本也將上升,所以必須儘早採取行動」。
【2009/12/20 世界日報】@ http://udn.com/
from: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