蓊鬱草地、湛藍天空,小朋友緊握著風車奔跑,迎著風唱歌、帶著笑聲旋轉。看著色彩繽紛或單純白色紙板的風車轉動,就立即想到磨碎榖粉的荷蘭風車。風車從古至今伴隨著我們、便利了生活,而現在風車更給了我們源源不絕又乾淨的能量。
2009 年12月14日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期間,我們參加由丹麥風力產業聯盟(Danish Wind Industry Association)所舉辦的「energy tour」。出海去看位在哥本哈根港外佇立一整排的wind turbines,稱之為「offshore wind farm」(離岸式風力發電廠),但我將它翻譯成「藍海風能森林」。因其就如同森林製造芬多精般,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規律地轉動,供應丹麥能源總量的 20%以上(註1)。
和一位目前在歐盟議會擔任翻譯官的丹麥女士(NANNA KLOSTER HVELPLUND)聊天中得知,丹麥風力發電機的所有權有部份是屬於居民的而不是由企業獨占。她本身也擁有三座發電機組的所有權。因為丹麥風力發電能源 的出口占其出口總量的7.2%,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註2),她也因此說道「Every time when I am on the airplane and if it is windy that day, I always think wow...」因為有風轉動風車就代表著一筆收益。
正因為風力發電是一種投資,丹麥人民在關注自身利益的同時也開始關心起周遭環境議題,進而發現世界各地氣候變遷、能源短缺、生態退化的情況,使得環保意識漸漸萌芽滋長在人民心中。
丹 麥政府非常支持風力發電,備有完整的發展機制。如規定風力發電機組的位址必須與最近的建築相隔至少400公尺,風力發電廠附近的居民也可以共享每座風力發 電機的所有權,風電廠所在的地方政府也可擁有20%的所有權等配套措施。所以,雖然風力發電成本較高、發電品質較不穩定,亦可能無法全天候供電,還有噪音 等問題,丹麥的風力發電依舊蓬勃發展。
丹麥與台灣同樣是海島國家,其土地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略大於台灣。由於台灣人口密度較丹麥高,加上地理環境的限制,較適合推動離岸式風力發 電。此外台灣的風力也受限於季節風場的變化,夏季用電高峰期間風力反而較不足(註3),但在冬天風力可謂是低碳又環保的能源之一。依據工研院的研究分析指 出,台灣約有3000MW的裝置容量,未來在風力發電技術的大幅提升,將有助於裝置容量的增加。因此台灣政府、企業可以參考丹麥作法,不僅可以募集資金, 更可將再生能源、永續發展的意識紮根於公民社會。
※ 註1:包含丹麥其餘各地風力發電總量(2008),資料來源: Danish Wind Industry Association
※ 註2:資料來源: Danish Wind Industry Association
※ 註3:可參考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D/092/SD-R-092-009.htm
作者:游蔓晨(哥本哈根台灣青年團、政大外交三)
from:環經資訊中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