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暖對中國種植制度氣候區劃北界和糧食產量可能產生影響。
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4次評估報告,過去100年全球地表溫度上升了攝氏0.74度,氣溫普遍升高尤以北半球高緯度地區最為明顯。
研究結果顯示,與目前常用的1951年至1980年中國種植制度氣候區劃結果相比,1981年以來由於氣候變暖,在陜西、山西、河北、北京和遼寧,一年兩熟種植北界明顯向北移動;湖南、湖北、安徽、江蘇和浙江一年三熟種植北界向北位移明顯。
此外,各省的種植制度由一年一熟改變為一年二熟,糧食單產平均可增加54%至106%;由一年二熟變成一年三熟,糧食單產平均可增加27%至 58%。研究同時指出,與1951年至1980年相比,1981年至2007年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內蒙古、寧夏、甘肅和青海冬小麥的種植北界不同程 度的北移西擴。
至於浙江、安徽、湖北和湖南雙季稻的種植界限也向北移動。單從熱量資源的角度出發,種植界限的變動將使江蘇、安徽、湖北和湖南糧食單產分別增加13.8%、12.2%、1.8%以及29.9%。
專家認為,這一研究為中國農作物區域布局和結構調整、品種選擇及栽培耕作技術優化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摘錄自2010年2月15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from:環境資訊中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