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Mike Tsai
不知道大家平時居住時,是否常常感覺房屋忽冷忽熱,有時會有西曬的刺眼困擾,又有時房子冷暖不均,而關起窗簾又有通風不良,開起窗戶又陽光過強。懶惰的人們通常就以關起窗戶,開起冷暖器、打開燈光來解決,不過這樣真的好嗎?
事實上,要解決日照和通風等問題,還要兼顧節能減碳的趨勢,也有更好的選擇喔!近來綠建築話題,倡導居家整修成節能減碳,其實裡頭的許多技術撇步,卻常常是前輩累積的智慧結晶,以我們常見到的遮陽板為例,過去的建築設計早就結合美感和智慧了!今天就來認識新舊水平式遮陽板的設計案例...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水平式遮陽板的濫觴其實與台灣建築的現代化有深切關係,其實簡單的說,水平式遮陽板其實來自現代建築所崇尚的水平線條,在水平線條引入台灣後,水平式遮陽板就是回應台灣氣候的一種設計。
而在我研究建築多年的心得即是,我覺得,建築,其實就是人與基地環境的一種對話,或者說,一種回應。
也就是說,台灣的氣候冬冷夏熱,陽光和雨水在特定的季節非常充足,因此水平式的線條,就回應了人在環境中的需求,變身成實用的遮陽板設計!
台灣現代建築的大師-王大閎先生便在1977年設計過這樣一棟房子,即以水平遮陽板為設計基礎的的慶齡工業研究中心(位於基隆路上):
這棟建築可以證明,遮陽板並不是在綠建築語彙產生的
從上圖中,大家應該可以明顯的感受到這棟房子所傳譯的,屬於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流動感。而這其中的關鍵,即是由水平遮陽板(或者說深出簷)所構成的建築立面。
所以可以了解,雖然我們現在常常將水平遮陽板做為建築綠建築改造的手法,但事實上在70年代玻璃帷幕興起前,台灣其實有相當多的建築是以遮陽板做為建築設計的選擇,除了功能之外也表示一種設計風格。
而近年來由於綠建築節能觀念的抬頭,我們又可以常常見到這樣的設計回籠。以下面這張照片中,台北新店大坪林聯合開發大樓為例,其立面大量的使用遮陽板做為建築語彙,形塑了都市中特殊的流動形體,事實上也呼應了台灣現代建築的水平線條。
大樓橫向線條的遮陽板,也代表現代設計的美感元素
遮陽板細部觀看,會發現遮陽板的外斜設計考慮到雨水的流向
讓我們更近看一下這個新大樓的設計,上圖可以發現此類的遮陽板都是往外斜的!由於是外斜的設計,因此雨水如果打在遮陽板上,也一樣不會流到建築物本身喔!要不為了遮陽,卻變成導雨漏水板,也是很折騰啊!
在回顧這樣的設計後,其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需要補充。遮陽板的應用也跟建築物的方位密切相關,一般來說水平式外遮陽適用在向南的建築,至於東西向的光線,就要使用垂直式的遮陽板了,方位正確,陽光才會在每個時刻都會露一點出來,正確達到遮陽導光的效果!
[Via 宜修網]
編按:
本文作者為宜修網站長,目前就讀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博士班。
關於本文作者...
網站: http://www.fixy.com.tw
服務單位: 台大土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