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local)的優勢是低碳、新鮮、便捷,有機也富有生機;劣勢在規模經濟、多樣化滿足、觸角媒介和通路物流!要重返足跡原點,得思考的是如何自給自足和自我滿足!
談網路社群媒體和綠色或生態產業的關聯,「生態創業家」(eco-preneur)是個新名詞。生態創業家在創業的起心動念中,是生態、環境優先,商業利
益居次;或是其商業模式是為回應或解決生態、環境問題而產生,屬「社會創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的家族成員。
生態創業家大部分是在地的,因為他們的創建絕對不能倒因為果,製造更多的生態、環境問題。「觀念先行,影響沓至,行動跟隨,改變些微」,大概足以描述生態創業家的商業循環生態,他們必須有蜜蜂的勤快、螞蟻的浩大、蠶食桑葉的綿密,才能發揮改變的力量。
拜網路之賜,原曠日費時之功、愚公移山之勁,今日可在彈指間完成。「BALLE」(Business Alliance for Local
Living Economies)是可參考的在地聯盟指標,「Ecopreneurist」網誌則是值得參考的生態創業家資料庫。
運用網路社群媒體連結來尋覓或創造綠色在地商機,是最經濟的低碳距離。縮短供應鏈最直接的效益,就是減少流程繁複而累積的碳排放量,間接效益則在建立「商業社區」(bsiness community)的可能。商業社區是一個環境與商業機制可互賴依存的永續空間想像。
BALLE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工具媒介:「低碳社區地圖」,地圖上標示著社區中最符合低碳經濟的衣、食、住、行據點。試想若能再與Google Earth/Maps混搭,一份無紙版的低碳社區地圖就能在電子螢幕介面呈現。
進階行銷則可利用「在地折價券」(be local
coupon)來強化誘因,藉優惠刺激消費及「檢驗成效」,由兌換率數據提供分析資訊;再上層樓的行為改變,習慣養成可發展「紅利積點」(royalty
program),以達到重複消費、忠誠度高的會員經營模式,在地綠色商機的循環於焉產生。
網路商機有「3T」(traffic、transaction and
trade-off)屬性:「流量」(traffic)是凌駕所有應用的主框架,也是有效廣告的收入源(譬如Google、雅虎);「交
易」(transaction)是電子商務的收入源(譬如Amazon、eBay);「交換」(trade-off)則是以社群身分做資源交換的收入源
(譬如YouTube、Facebook)。
網路社群媒體是創造在地綠色商機的最佳工具,「Hugg」是「Digg」的綠色社群媒體版、「Wikia
Green」是「維基百科」(Wikipedia)的綠色知識版。在地加上網路社群媒介,綠色企業不該仰賴巨人的一大步,而是每個人的小碎步!(原載於數
位時代雜誌第184期)
資料來源:Daily Lohas - 華人最大環保樂活社群網站
http://www.dailylohas.com/profiles/blogs/zui-huan-bao-de-lu-se-zai-d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