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的威脅,理論上應讓人類社會集體反省過度發展的根源問題,但目前看來不過是讓人類急於找尋替代能源而已,於是水壩、核電等跟石化燃料同樣具毀滅性的選項,竟然也可以成為「解決方案」。人類解決問題的手段如此「單純」、狹隘、短視,真是愚蠢到不可思議!
去年的莫拉克風災造成南部不少水庫淤積,讓水資源的供給又亮起紅燈,眼看水資源危機迫在眉睫,我們政府的解決方式是規劃興建更多的水庫,包括重提美濃水庫的
興建。當水資源不足時,就以興建水庫來應對,這樣思維背後的假設是:水資源不足等於水庫不足。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事情這麼簡單就好了;問題是,複雜世界中
的事情從來就不是那麼簡單,政府寧願花大錢來解決水資源供給面的問題,卻從來不願好好地面對水資源需求端的不合理(例如大量耗水工業的大量需水)。
如果,以水庫來解決問題沒有任何負面影響也就算了;問題是,水庫的興建往往帶來一連串的社會、環境上負面效應,也因為淤積等技術問題帶來後續沈重的財政負擔。我相信,若我們將所有短期、長期、看得到的、看不到的負面成本全部納入「成本效益分析」後,就會發現顯示興建水庫是非常不划算的愚蠢選項。特別是台灣已經有為數眾多的水庫,每再興建一個新水庫,其對整個國家的相對效用也越來越低,越來越不划算。所以,現在反對興建水庫已經不再是所謂「不要建在我家後
院」(Not In My Back Yard: NIMBY)的「鄰避」問題,是對根本的效益問題的質疑。
除了台灣以外,世界上還有許多地區無法免除水庫/水壩興建的威脅。當前,那些注重生活、生態品質的西方國家已經不再興建水庫/水壩;但在中國、印度、東南亞、非洲等卯起來拼經濟的國家中,大型水壩的興建如火如荼,在氣候變遷的年代中,甚至水霸帶來的水力發電還被行銷—漂綠—成為「乾淨能源」(只因為水力發電沒有煙囪排放看的到的廢氣),就像核能發電一樣,成為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的選項之一。
這真是弔詭!氣候變遷的威脅,理論上應讓人類社會集體反省過度發展的根源問題,但目前看來不過是讓人類急於找尋替代能源而已,於是核電、水壩等跟石化燃料同樣具毀滅性的選項,竟然也可以成為「解決方案」。人類解決問題的手段如此「單純」、狹隘、短視,真是愚蠢到不可思議!
水壩興建所產生的問題,已經過與多研究證實,也有許多非營利組織積極宣導反對水壩。但眼中只有經濟利益的開發中國家政府卻充耳不聞,完全沒有興趣理會;而台灣領導階層和水利官僚不知道是因為無知,還是私利薰心,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在用野蠻的手段處理問題?
最近一期的World Watch Magazine(Jan/Feb 2010, Volume 23, No. 1)為文討論水壩被漂綠的問題,再度強調水壩帶來種種的社會和環境災難。以下將原文轉載於此,供參考。至少,希望台灣政府清醒一點,不要將納稅人的錢投到水庫的黑洞中了。
原文網址:http://www.worldwatch.org/node/6344
from:西雅圖凹凸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