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耗時十多年,動工興建一波多折,從工程流標到包商落跑,每每經過荒廢在頭城烏石港旁的蘭陽博物館,其實早已讓人失去期待。

今年五月,博物館主體工程完成,開放試營運,蘭陽博物館終於出現。

蘭陽博物館位於頭城鎮烏石港區烏石港遺址公園,園區總面積達11.75公頃,博物館主體建築達3000坪,並且保留一塊原有溼地區域,作為生態共容的意象,未來還有接續的景觀工程,以及烏石港 觀光、遊艇港等一堆開發計畫。

在展示館主體建築上,建築師姚仁喜以東北角濱海常見的單面山礁岩意象,作為建築主體融合地景的設計,全然打破建築垂直線的屋身,呈現斜傾的樣貌,造成一種異樣的地景。換個角度看,仿如在自然野地中,以一種陸沉的意象,宣告人類建築的傾倒消亡,如果另日藤蔓爬上屋身,更像是災後倒在土地上的廢墟,仿如警世的反思。

建築有其專業美學,台灣也不乏美學建築,只要政府、民間業主肯砸錢,優秀建築師自然能造出漂亮好建築。

但是,對於一棟博物館,絕非只是造個美麗大地景,它的實用性與未來性,才是博物館的真價值。

 




對於蘭陽博物館,第一件該讚美的事,當屬忍下私心計算的政客們。

在台灣政黨選舉,對於文 化事物最壞的事件,就屬為了選舉私利,不願成就、依隨他人政績,造成文化美事中斷的窘境。蘭博館從發想、計劃、流標、動工、停工、到重新動工,它的命運和 許多偉大文化建設計劃一樣,面臨多變的命運,其間不只換過中央政權,連地方首長也是不斷換人上任。對於台灣政客,後到者常常不願為異黨異派的前朝接續政績,或是先來者不願留下好政績讓後人收穫,於是許多長遠的文化施政,不是虎頭蛇尾,就是半路腰斬。





蘭博館應該也是一樣,十多年光陰,政黨換來換去,首長上上下下,只要任何人有私心,刻意不做或是改弦易轍,可能至今依舊延宕,或是草草收場,成為蘭陽平原上的荒謬建築。感人的是,從計劃到動工,蘭博館像是一關渡過一關,縱使中間問題不斷,但是每位官員當成宜蘭大事來辦,不是成就個人,而是成就宜蘭。





當美麗的建築,座落在濕地之上,誰曉得這棟建築曾經幾度荒廢,或是在政客的一念之間就成怪樣。

蘭博館終究是建好,但是建好並非終結,真正的營運挑戰才開始發生。





依據評估,蘭博館一年營運經費高達五千萬,開銷之巨大,絕非一個地方政府所能支撐、編列,完工之前即 有將蘭博館作為故宮分院的構想,讓營運成本轉嫁給中央政府,但是成為故宮地區分館的思維,完全違背蘭博館當初設計的初衷,以宜蘭為文化主體彰顯一座城市的光榮,別忘記蘭博館原本命名就是開蘭博物館。





不該當故宮分院,蘭博館應該具有宜蘭的主體性,何必成為中華國寶的地區館。那麼在地方無力經營,中央無法長期接應,接下來應該又是ROT的思考模式,將蘭博館結合烏石港的觀光人潮,劃出商業區域,以商圈利益吸引財團企業,連帶經營蘭博館。企業經營博物館, 並非壞事,但是財團介入文化經營,除了幾個績效良好的基金會外,許多只想商圈利益,壓根不懂也不想經營文化事物,台灣已經有太多文化園區、創意園區BOT 案,企業財團進入經營失敗的例子。

營運是蘭博館的大問題,經營模式決定蘭博館的未來,但是蘭博館的定位,決定宜蘭的文化未來。





蘭博館在構思興建之初,以文化沙漠形容宜蘭一點不為過,對於這個人文、歷史、景觀、物產豐富的城市, 早期沒那麼多文化思維,蘭博館的興建,當時就是為了打造一個看見宜蘭的博物館,於是在歷史上開蘭的地區,或是現今進入宜蘭的入口,規劃在頭城建造蘭博館。





問題近二十年前的構想,到了現今萬事變化,這二十年間,宜蘭抗拒過度工業開發,全心營造一個文化、旅遊的聖境,許多社區投入守護鄉土的營造下,開創地方特色,造就出許多文化、歷史、藝術等性質的中小型地區博物館,甚至推展出讓人驚豔的「社區即博物館」的空間概念,一種挑戰單一、獨特、集中、靜態陳列的傳統博物館思維,形成多元、分散、生活的博物館概念,在學界興起後現代博物館的思潮中,宜蘭堪稱台灣典範。





當宜蘭各地百花齊放,居民保存傳統投身家鄉守護,遊客穿梭鄉鎮之間看見宜蘭之美,如今總體性的蘭博館落成,未來如何與地方互動,成為一股助力,而非在一個個濃縮模型中,變成一趟蘭博館,看盡全宜蘭的「全博視野」,甚至成為「虛擬實境」的經驗替代,也許成為蘭博館必須面對的問題。





再者,蘭博館一旦引入ROT的企業經營,造成資本化的文化工業進入,在搜購、訂價、暢銷的策略下,販賣各地區特色產品,讓遊客無需進入地區,甚至強銷主打單一商品,都可能壓抑地方文化多元創意的展現。





蘭博館的經營,不單是放什麼物件?引入什麼活動?會不會變成蚊子館的問題,更重要是當地方開創多元文化魅力,這個後起的大型文化中心,要如何與分工,不會再發生蘭博館興建,縣史館就消失的吞噬問題,甚至在地方文化已經站穩腳步之時,蘭博館不會變成一個強力大磁石,拜地利、資本之便,吸掉宜蘭所有社區與博物館的光芒。





蘭博館問題很多,有待一一克服,但是仍是恭喜蘭博館的出現,幸好在這片土地上,不是出現一座工業區。看著蘭博館的美麗地景,總是想著,如果更壯闊的彰化大城濕地,不是出現石化工業的駭人結構,而是一座歌頌濕地之美的濕地博物館,那會是多美好的地景。





宜蘭拼觀光,彰化搞工業,什麼樣的原因,讓命運大不相同?

 

from:漂浪。島嶼 --munc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eenReader 的頭像
    GreenReader

    女王的綠色閱覽室

    GreenRea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