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介:
批判性閱讀並不是要你反對閱讀的素材,而是在閱讀時經常停下思索,找出作者的立場、假設、企圖說服讀者的論點,分析其思考邏輯,並與之對話。

因之,批判性閱讀是一種「進進出出」的過程,有時候我們跟作者意見不同,是為什麼?哪裡有差異?有時候我們覺得跟作者意見一樣,但是你可以挪出這個意見,想看是否有對立面的人或說法,為什麼她們這樣說?

對某些意見與陳述可以進(瞭解作者的想法),可以出(瞭解對立的問題與建議),甚至可以生產出自己的想法(說不定是綜合、歸納、演繹或提出某種修正、使用
限制、或根本是全新的看法),便是批判性閱讀希望達到的位置。

操作:
找出任何一篇文章:
1. 首先仔細地閱讀全文(這意味你必須每個字每個形容詞每個結論都要注意)
2. 區分社會事實/作者意見(事實與意見往往交錯在文中以加強說服力)
3. 探究事實與數據的信度與效度(論證基礎在哪裡?可以相信到什麼程度)
4. 分析思考邏輯(作者希望說服你什麼?要你相信什麼?做什麼決定?)
5. 找出作者與本文的社會關連性(機構單位、政治立場、經濟利益)
6. 決定,你為何選擇支持或反對或部分支持

未來的政策決定者,請記住,民主最大的敵人,是懶於思索的民眾。


關於批判性閱讀或思考,我覺得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把自己放在邊緣的位置。首先你必須把自己放在邊緣的位置,而不是習以為常的主流結構裡,當你身在主流位置裡,是很難有所謂的批判性的。譬如,你是個異性戀,對於同性戀希望收養孩子,可能抱持的態度就是「那怎麼行呢?這個家庭並不正常,對孩子會有不良的影響,小孩子的性別認同怎麼辦?」之類的主流發問,所以你看到同性戀要求立法允許他們收養小孩的文章可能就會先「對立」,但仔細想想,你問的這些問題真的合乎邏輯嗎?還是只是一般人的社會想像?


唯有當你試著站在邊緣,才可能回頭檢視日常生活裡有多少獨斷無理的迷思與謬誤。女性開車真的比男性危險嗎?男人真的不太會做家事嗎?性工作不可以合法正當化嗎?A片沒有公開放映的權力嗎?不行老少配?不行師生戀?


換言之,保持質疑的態度,逐步審視、推論、分析作者的假設與立意/利益,看清楚作者表達的是事實或意見?是分析或是推論?是脈絡或者是立場?利用這種方式閱讀,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一篇看來言之有理的文章,其實可能有許多邏輯跳躍、推理錯誤的問題,甚至是超脫文本表面價值,找出作者的預設與立場。
真正的思考鍛鍊,應該是我們試著移動自己的位置,站到作者的身邊,理解作者的想法,甚至幫他找個理由與站在他對面的群體溝通。不過,一面找出問題,一面思索對立方的可能性,在命題的pros 跟cons之間利用思考對話移動位置,拉出自己判斷的寬廣位置,才是批判性思考的真正要求。


閱讀時不用和氣,有時候你就是要生氣,對某些事情大大的生氣,想跟他大吵一架,才會想辦法整理出自己的想法。重要的是,不論你的心情如何,你是否都可以言之有理的跟他對話?是否能夠移動腳步,不要為反對而反對地「永遠」堅持地站在對立面?是否可以很謙遜地承認,某些議題他真的考慮得比較周詳?是否在每次讀完一篇文章之後感覺自己真的又拉出了一些新的議題空間?


至於為什麼要批判,要對什麼批判,批判後又得到什麼?這的確是大問題。對我自己來說,批判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而且,是一種讓我認識不同於多數人所講的世界的方法。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種人,不是嗎?這也就是下一個問題的回答,對什麼批判?對那些看毫無疑問的事情批判。唯有對看似正確無誤的事情懷疑,才可能找到被忽略的聲音。而重新聽見這些被忽略的聲音,就是我覺得批判帶來的幫助。


批判到最後改變了什麼?很多。最小的改變是自己。你對於自己曾經深信不疑的價值,你聽得見的聲音,你看待世界的方法,你對於許多事情的包容程度。


批判(不同的論點中移動),會讓你清楚你自己的偏好與選擇,而這些偏好與選擇,是經過各種腦袋中不同意見的討論的。所以,你應該會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這並不表示你不能包容。相反的,你對一件事情瞭解越多,越應該知道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觀點、困難與限制。也因此,你應該會越謙遜,越能夠傾聽他人的想法。

 

2009.10.01 元智大學通識教育 楊長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enRea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